贵阳  

中小学百科    中小学教育百科



贵阳教育资讯

发布时间:2022-08-31 16:02:50

最近一段时期,贵阳坚持把教育当作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工程来抓,出台最好的政策支持教育,把最好的资源投入教育,坚持教育为先,以优质的教育为城市发展聚集更多更优的资源,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贵阳在教育体量和教育质量上均取得了历史性的新突破。

贵阳最近有许多关于中小学教育的改革措施。贵阳中小学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有很多改变。

小编收集了贵阳中小学教育的改革措施,实施方案,以方便各位同学、家长了解,希望能对各位同学、家长有所帮助。



贵阳教育资讯


权威专家评析2022年贵阳中考英语试卷—实施整体外语测评 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图片

2022年贵阳市中考英语试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实施整体外语测评,考查学生在具体语篇语境中运用英语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整卷题型和题量与2021年一致,基础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比例约为7:2:1,聚焦关键能力,服务“双减”政策实施,助力基础教育提质增效。 一 外语育人,发展素养 为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为学的评价目的,今年的试题选材与初中生所学紧密结合,试题内容积极健康,充分体现了英语课程育人的重要价值。试卷融入中国元素,倡导健康运动理念,帮助考生形成劳动观念,全面考查了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突出了对关键能力和必备素养的考查。试题语篇选材丰富,体裁广泛,内容新颖,贴近生活。47题引导学生尊敬民族英雄,学习英雄的品格。52题引用名言“行动比空谈重要”。完形填空第一节讲述了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江梦兰的励志故事,她半岁失聪,仍学习唇语,考上清华大学博士。完形填空第二节讲述一个热爱爬山的父亲带领女儿锻炼,从而将这份热爱传承的故事。阅读理解A篇是非连续性文本,选自一则纽约中央公园自行车租赁广告。阅读理解B篇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中国传统剪纸和撕纸技艺。阅读理解C篇是一篇议论文,谈论我们的人生会有两条路,一条是“应该走的”,另一条是“必须走的”,作者倡导我们勇敢地选择“必须走的”这条路。句子还原是说明文,介绍了轻音乐有助于人们治疗失眠。任务型阅读是说明文,介绍了一种非常干净又便宜的能源——风能。 二 落实理念,反拨教学 试卷落实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性质和理念,题型设置合理、难度适中,问题设计科学,遵循了导向性、科学性、规范性和适宜性等原则。试卷图文丰富,搭配巧妙,所配的11幅插图有效帮助考生理解文本,学思结合,提取关键信息,自信做答。考生不仅需要理解表面意思(read in lines), 还要能根据语篇的谋篇布局特征和语言表达方式多维体验和深入探析文本意义(read between the lines)。此外,考生若能根据语篇意义,超越母本(read beyond lines),实现创造,则更难能可贵。试题体现了内容与语言结合的整体测评理念,摒弃考查无交际意义的所谓语法点、句型结构、语言知识等。所有的考点都基于核心素养设置,并渗透在富有社会意义的多模态语篇中。这样做的目的是进一步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测评素养,实现高效教学,努力将“外语教学”向“外语教育”推进,并彻底摆脱“外语培训”的低端无效做法。试卷17题、18题、19题、23题、25题、27题等都是考查细节理解能力,20题是对文本类型的考查,21题是对词义猜测的考查,22题考查作者观点,24题考查总结归纳能力,26题考查写作手法,28题考查写作意图,体现了不同的层次性,引导学生从低阶思维走向高阶思维。句子还原部分考查了学生对于语篇结构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任务型阅读不仅考查了细节推断能力,也考查了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三 语境真实,关注运用 试卷选材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主题语境,以生为本,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体现了课程的核心目标。39题引导考生关注广泛阅读的重要性,40题描述了过生日吃鸡蛋的传统活动,42题教育考生要时常运动,关注生命健康。这些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试卷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真实、地道的英语语境中考查基础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要求考生关注具体语境中不同词语、句子与整个篇章结构之间的联系,考查考生对英语词法、句法以及语篇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要对中小学生要加强劳动教育,书面表达将这一政策落到实处,要求学生写一篇题为“Let’s Take Part in Labor Activities”的短文,列举2-3项经常参加的劳动,重点谈谈参加劳动的收获并提出建议。这个话题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经验,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综合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四 放眼国际,传播文化 试卷放眼国际,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化,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学会客观、理性看待世界,树立国际视野。阅读理解A篇通过美国纽约中央公园骑行自行车租赁广告,引导学生观察细节,找出特定信息,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46题选自教材,介绍新加坡的夜间动物园,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文化。同时,试卷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帮助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阅读理解B篇介绍了中国传统剪纸技艺,也介绍了学生不太了解的撕纸技艺,扩展了学生的视野。48题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寄托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的殷切希望。45题弘扬了中国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52题介绍了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41题黄果树瀑布和53题大数据都是关于贵州的话题。 总之,2022年贵阳市中考英语试题在主题意义引领下,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实施整体外语测评,选材丰富,设计规范,体现了科学性、基础性、实践性、公平性、价值性、导向性的命题原则。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认真研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努力实践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实施深度教学;应创设真实语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点为基础,鼓励实际运用;要加强对学生阅读、写作等关键能力的训练,注重语篇意识,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要积累中国文化素材,讲好中国故事。

权威专家评析2022年贵阳中考数学试卷—聚焦课标促双减,提升思维育能力图片

2022年贵阳市毕业生学业水平数学考试(以下简称中考), 依据学业质量评价要求为标准,坚持素养立意,彰显育人价值。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关注数学的本质,关注通性通法,综合考查“四基”“四能”与学科素养。适当命制应用性、探究性和综合性试题,题目设置注重创设真实情境,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实现对核心素养导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学业质量的全面考查。同时秉承近年来中考数学考查知识点覆盖面广、题型稳定、凸显数学思想、思维能力命题特点,体现了贵阳中考命题的连续性,及学科的课程理念。 一 突出学科特色,发挥育人功能 在考试核心功能上,突出学科特色,回归“育人”本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一)结合时代特征,关注优秀传统文化 数学教育不可能完全割裂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重要的数学课程资源。如第8题以“赵爽弦图”为背景考查正方形的相关知识,第15题利用《九章算术》中的经典算筹问题,考查学生的建模意识。在考查学生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的同时,强化了数学文化的传承,彰显了数学的教育价值,有助于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思考、领悟和汲取蕴含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形成现实生活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动,并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其中思想精华。 (二)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现实生产生活 如第18题以2019—2021全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的数据为试题背景。这一现实生活的真实素材设计了问题情境,背景公平,富有时代气息,体现了“数学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紧密关联”体现了中考命题关注国计民生,有助于引导考生在问题解决中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体会数学的价值。试卷第3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利用“墨子号”科学卫星传输信息,选取我国科技发展与进步中取得的重要成就作为试题背景,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时代特征,激发青年学生树立为国家服务、奉献科技事业的信念。 (三)合理创设情境,渗透安全教育元素 试卷中第7,11,22题分别以“法治和安全知识竞赛”“节水意识调查”“交通安全”等为素材分别考查了等可能性,中位数和众数等概率统计知识及建立直角三角形模型运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考查基本活动经验。将安全知识与数学基础知识有机结合,发挥数学学科在渗透安全教育中的引导作用。 二 考查学科素养,落实“双减”政策 (一)注重基础,引导教学减负提质 试卷突出对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考查,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形成学科知识系统;注重本原性方法,淡化特殊技巧,强调通性通法的深入理解和综合运用,促进学生将知识和方法内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试题立足于教材,注重基础,教材作为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重要载体,大部分试题都源自于教材。如试题1,2,17等分别考查有理数,截面,方程等核心主干知识的试题,学生均能从教材中找到“影子”,其有助于稳定考生的考试情绪,增强考试信心,同时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为一线教师指引教学方向。 (二)关注数学阅读,重视基本方法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有自己的语言。由于数学语言的抽象性、精确性、严谨性、多样性的特点。要求学生有效地进行(文字、图形、符号)语言转换,才能获得很好的解题思路。如18题本题考查了统计图的选择,有效地描述数据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统计等数学思想,突出考查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考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数学阅读素养,才能从情境中提取关键信息,抽象出本题的实质。试题引导学生知道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通过收集数据、系统分析,得到某些能为我们决策作依据的结论,从中感悟统计思维与思想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解答时对于数据的读取不能单单读取数据本身,应当是数据之间的读取,找到统计图中数据之间的关系。 (三)关注核心概念,注重素养考查 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成为善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人才,是数学课程的主要任务。如第10题考查学生的反比例函数模型,题目简洁,图形简明,但需学生通过数学抽象建立函数模型,体现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的核心素养。如第20题其本质是从复杂的背景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用数学语言建立方程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纯粹数学问题进行求解,然后回到复杂的背景中进行解释。其中包含数学抽象、符号化、数学推理等关键能力。 三 提升数学思维,培育关键能力 加里宁曾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堂就是以知识为载体,在教学中适时渗透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方法,揭示数学本质,逐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开发学生创新和发展的潜能,培养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科综合素养。试卷中的第25题以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为线索呈现试题的探究过程,围绕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综合图形变化的核心几何性质、定理及其应用。素养立意,命题形式新颖,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查,在试题命制及课堂教学的方向引领做了一次有益尝试和创新。 “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关注四基四能、关注数学文化、关注育人价值”是本次中考试题的基本特点体现了新时代立德树人背景下命题的科学导向,同时引导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教科书,全面用好教科书的各类资源,既要重视知识形成和应用,也要重视知识拓展和能力提升的数学活动教学。同时聚焦“双减”重视初中数学核心概念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真正发挥数学课程在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中独特的育人作用和不可替代的育人价值。

权威专家评析2022年贵阳中考语文试卷—践行立德树人,落实全面发展图片

022年贵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全面落实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以核心素养为考查目标,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材料选取体现了时代性、典范性、多样性,试题难度适中。 一 面向未来,立足发展 本次语文学科试题的命制,处在2022年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正式颁布的重要时间节点上。在这样的背景下,命题组既在内容要求上依据2011版课程标准,又很好落实了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和课程理念,全面考查学生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也对今后的学科教育,起到了正确的引导作用。以语用大题23小题为例,内容上以“强省会”为主题,用对联的方式宣传贵阳旅游,旗帜鲜明地指向了“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关注学生对对联这一传统文化的意识与态度,鼓励学生关注并传承对联这一悠久的文化。在具体的考查形式上,要求学生在两个备选项中进行选择,并说明理由,这又从“语言构建与运用”这一素养入手,不仅考查学生平常对对联这一传统文化的积累与语感 ,更考查学生“整合与语理”这一高阶能力,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考查学生是否知其所以然。 命题者在这里传达了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并将文化自信、语言应用的核心素养考查目标有机渗透到命题中。同时也向学生表达了语文学习,要能走出教材,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关注时代的发展,传承悠久的文化,培养具备敏锐宽广视角的建设者,肩负璀璨文化的传承者与创造者。 二 立德树人  润物无声 对学生成长的关注、品质的培养、能力的提高无处不在。 现代文阅读材料《睦邻》,让学生们在阅读中,去感受和谐的邻里关系,去体味与人为善、互相帮助、孝顺长辈这些中华传统美德。现代文阅读材料《买菜做饭中的统筹规划》,又旨在引导学生们在生活中如何善于统筹规划,提高生活治理能力,向“一团乱麻、顾此失彼”的现象说再见。并将统筹规划延伸到“学习和工作中”,去提高学习、工作效率,这恰是我们很多即将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所必备的一项能力。第13题的选项,细细诉说孩子们生活中应注意的点点滴滴。文言文阅读材料《竹赋》,让孩子们在无声之中学习了竹子的精神品质。 第2题选项中出现的多彩贵州的独特文化、逐梦太空的航天事业,语言运用材料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第21题对“夏至”节气的详细介绍、第23题出现的助力“强省会”,用对联宣传“避暑之都”贵阳旅游,这些内容洋溢着对祖国科技发展、文化建设的自豪,对家乡独特文化以及日新月异变化的骄傲。读题做卷的学生也会发自内心为祖国欢呼、为家乡喝彩。 语言运用第22小题,通过让学生找“不妥之处”,潜移默化地让孩子知道要好好和他人说话,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试卷还关注了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第3题的选项中出现了“禁毒”教育;第22题,通过小王拒绝对方的一番话,让学生加强了“防溺水”的安全意识。 三 覆盖面广,重点突出 初中语文6册书,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多而杂,如何全面覆盖,如何重点突出,如何考查出学生真实能力,本套试卷继续做出优秀的回答。 从版块而言,仍然采用“书写水平”“基础积累”“阅读能力”“语言运用”“写作能力”这五大版块,在命题人系统思维的推进下,整套试卷完美涵盖了语文书中的方方面面:默写考查了六册书,名著重点考查了七下的《海底两万里》和九下的《儒林外史》;文学类文本既涉及了小说,又涉及了九下的戏剧单元;说明类文本既涉及了八上、八下的说明文单元,又涉及到九下的辩论……内容上全面覆盖,用心良苦:引导老师踏实立足课本,立足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从能力而言,本套试卷具备新课标学习任务群的具体化、层级化的鲜明特征。命题人从系统思维出发,整合6册书的内容,传承创新,让人耳目一新。 四 题目设置,小巧准灵 问题小而具体,却能窥一斑而见全貌。第7题文学名著《海底两万里》中阿龙纳斯一开始不甘心离开“诺第留斯”号,后来却坚决逃离。分别概述“不甘心”和“坚决”的原因。这一题就很好地体现出“小”的特点。《海底两万里》这部名著共24章,字数也不可谓少,本题通过阿龙纳斯前后态度的转变入手,紧紧抓住整部小说的精华:科技与人性的关系到底该如何处理?这样一个小问题足以引发学生对小说的深层思索,也足以成为名著阅读教学策略的经典示范题目。 阅读语段中的题目设计很巧妙,韵味无穷。如:古文阅读17小题,“竹子精神品质的两个短语”这一题,从考点单纯而言,似乎只涉及摘抄,文中短语很多,但要找到“竹子精神品质的”却并不容易,学生需要通过独立阅读结合上下文进行搜索辨别。通过这种韵味无穷的命题设置,引导老师深度挖掘文本价值,打通课内外文本阅读能力。 在能力考查目标准确度上,试卷命题可谓典范,尤其是考查对象准,考查语境准。试题命制自始至终都以学生为主,因此在问题设置上,充分考虑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对学生能力的分层也考虑得很周到。第15题,为学生设置了小辩论的情境,让学生作为正方辩手辩驳反方一题,便是很好的证明。 考查方式灵活,题型灵活,思路灵动。纵观整套试卷,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用填空题,考查学生基本的搜索辨别能力用选择题,考查学生高阶的理解、创造能力用简答题,这都充分体现出考查方式的灵活,题型的灵活。 另外,在叙事类材料《睦邻》中设置了剧本片段的考查题,在说明类材料《买菜做饭中的统筹规划》中设置了小辩论的考查题,这对教师今后的教学有引导作用,由一种文体可以考查另一种文体的知识,可谓匠心独运。 五 贴近生活,选材广泛 试卷所选材料,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强省会”的宣传学生耳熟能详;社区生活、邻里关系学生身处其中,耳濡目染;日常生活中的时间统筹,更是需要每天完成。 作文题目“我也出了一份力”,贴近学生生活,选材面宽广,对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均无限制,事情可大可小。导入语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心理,告诉孩子们,向着共同目标一起努力奋斗的路上,不能少了他(她)的力量;“也”“出了”这些词语带着满满的自豪感。 命题者还给出了温馨的“提示与要求”: “为何出力”:要写清楚是为什么事出力;“我”的出力与团队共同目标之间的关系:要写出“我”的出力对完成这件事所起的作用;充分表现如何出力:要把重心放在“出力”的过程上,把过程写充分;恰当处理“我”的出力与团队中其他人出力的详略:不仅写自己如何出力,还要写团队中其他人如何出力,处理好两者之间的详略;有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的发现、思考、感悟:在和他人一起为团队出力的过程中,“我”有什么发现、思考、感悟呢?在审题上,要把握好重心,避免对“我”为之出力的事情交代得太多,忽略了“出力”的过程,导致“出力”的过程展开得不充分。 2022年贵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和2021年相比,试题大题数、小题数没有变化,题型略有变化,材料与时代接轨,“国际博物馆日”中贵州省博物馆的种种活动,在线上举办的数博会,这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展开试卷,熟悉带来的亲切感和来自各个领域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迎面而来。

怀进鹏赴贵州调研图片

6月30日至7月1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赴贵州省调研,与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谌贻琴,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炳军进行座谈,并主持召开贵州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贵州等六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调研座谈会。贵州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卢雍政,副省长郭锡文参加有关活动。 怀进鹏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强调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要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度适应社会转型,深度匹配产业升级,加快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要高度重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职业教育“生态雨林”,丰富课程体系,增强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有力引导学生自立自强,构建以能力、效果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要建设高质量的职教师资队伍,着重打造和培育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弘扬“让学生出彩”的职业理想,增强职教教师荣耀感、获得感、幸福感。 怀进鹏强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以只争朝夕的状态全力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是压实责任,切实强化稳就业政治担当。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地方党委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重点关注事项,指导高校落实“机构、场地、人员、经费”四到位,夯实就业工作的组织基础和条件保障。二是压茬推进,确保政策性岗位尽早落实。加快完成各类升学考试,组织好中小学等教师招聘,用好基层就业空间,协助做好国企招聘,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三是持续跟进,做好“有温度”“不断线”的指导服务。把关心关爱融入毕业生就业服务全过程,帮助未就业毕业生缓解焦虑情绪,用好“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和各地各高校招聘平台,持续举办好网络专场招聘活动。四是兜住底线,深入细致开展困难群体帮扶。落实“一人一档”“一生一策”帮扶机制,逐一做好困难毕业生就业进展动态登记。五是严守纪律,确保就业统计数据真实准确。要严格落实就业统计责任制,认真开展就业数据自查以及省级核查,严肃追究造假责任。六是主动防范,确保离校前后校园安全稳定。加强正面宣传,做好风险防控。 在贵期间,怀进鹏深入贵阳一中李端棻中学、北京市芳草地国际学校贵阳分校、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贵州大学、贵州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实地考察“双减”工作、职业教育、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情况。 贵州、湖南、广西、重庆、四川、云南6省(区、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参加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调研座谈会。

权威专家评析2022年贵阳中考生物、地理试卷图片

生  物 立足学生发展 聚焦学科素养 彰显育人价值 贵阳市南明区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秦丽君 贵阳市2023届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试题设计保持稳中有进,依托学业评价体系,立足学科特征,强化素养导向,深化基础性,聚焦关键能力,服务“双减”政策实施,助力基础教育提质增效。 2023届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立足两考合一的考试定位与功能,依据课程标准,贴近考生实际,聚焦学科价值,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考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既衡量考生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又为考生毕业和升学提供依据。 2023届中考生物试题命制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为依据,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考试育人功能和正确导向作用,促进教、学、考有机衔接。以“四个考出来”为指导思想,坚持“五育并举”,以价值引领、教学导向为目标,精心选材,保持稳定。试题聚焦学科素养,在考查生物学科主干知识的同时,注重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注重科学阅读与科学表达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态度、意识和观念,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生物学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分为两个部分,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板块组成,其中选择题由12个小题组成,共24分。选择题问题情境相对简单,覆盖全部内容主题,同时体现学科风格、彰显学科育人价值。非选择题由4道大题组成,共36分。非选择题情境相对复杂,题目信息通过文字、图表等多种形式呈现,在全面检测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基础上,评估和发展考生核心素养。 试题结构考点分布合理,考查概念和素养均衡有效。整卷题量适中,知识覆盖面广,没有出现偏题、怪题,顾及到了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实际,为考生搭建展示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的平台,力求考出贵阳考生灵活开阔、善于学习、敢于创新等思维特点,引导考生具备扎实的学识基础,领悟独特的学科思想方法,体会生命科学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学为所用、积极投身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意识和态度。 试题主要特点如下: 一 价值引领 落实立德树人 彰显学科育人价值 试题的命制始终将育人观和价值观导向放在首位,注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试题引导考生关注自然,爱护生物,建立和谐统一的生态观。 如第17题学生调查学校花园里的生物,第18题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细胞和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考查实验观察的基本方法、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第22题沙漠中生活的蜥蜴体温变化,第28题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重要作用,第29题垃圾分类对资源的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等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2.试题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热点,主动参与社会决策,增强责任意识。 如第21题2022年北京冬奥会“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体现对我国重大国际赛事的关注,树立健康生活的理念。第29题在阅读和分析短文的过程中,引导考生对垃圾进行分类,有效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第30题探究“使用公筷对餐后菜品中某种细菌数量的影响”倡导人们使用公筷,减少疾病传播。 3.试题引导考生关注健康生活的相关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第19题关注食品安全,不食用发芽的马铃薯,不食用不卫生的食物 ,第27题关注安全用药,青少年要均衡营养与合理膳食,关注毒品的危害,拒绝毒品,同时提醒中学生对网络游戏要克制。第30题倡导用餐时使用公筷,预防传染病。 4.试题引导考生爱祖国、爱家乡,进一步形成热爱家乡的深厚情感。 如第20题以北京冬奥会为情境,弘扬奥运精神,第26题介绍了生物技术的知识,我国太空育种获得具有优良品质的“太空椒”,实现科技助农,体现了生物学应用价值所在。第28题中我国劳动人民总结出的“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才把豆子收”等农业谚语,并利用农业谚语指导农业生产,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对谚语科学性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同时也融入了劳动教育。我国生物种类丰富,野生大豆对世界大豆种植业的贡献。题目强烈凸显中国符号,增进考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二 聚焦主干 立足学生发展 展现学习过程与成果 1.助力“双减”精神,聚焦主干内容 命题依据《课标》,兼顾不同版本教材,突出考查主干内容,引导教学回归课堂,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如第16题、18题、19题、20题、21题、23题、24题、25题、26题、30题、31题等题分别以生物的基本特征、细胞的基本结构、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人体的呼吸、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废物的排出、运动系统的组成、神经调节及激素调节、分类的基本方法,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等基础知识为背景,考查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辨析。第28题考查考生对植物开花和结果、光合作用等重要生理过程的理解。 2.展现学习过程,关注能力发展 试题命制突出展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如第17题考查“调查校园里的生物”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设计调查表并如实记录,第18题使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细胞和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考查实验观察的基本方法、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第29题“探究土壤微生物对厨余垃圾的分解作用”,30题“探究使用公筷对餐后菜品中某细菌数量的影响”这些题目都真实展现学生的学习过程。 3.精心选择情境,贴近生活实际 试题注重情境设计,选材类型丰富,体现真实性和适切性。如第17题学生调查学校花园里的生物;第18题使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细胞和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第19题,食用路边摊点不卫生的食物对健康的危害;第21题以北京冬奥会为情境,弘扬奥运精神;第28题农业谚语指导农业生产,对谚语科学性进行分析;第29题垃圾分类有效利用资源;第30题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倡导使用公筷。考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学习过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丰富问题层次,考查学科核心素养 从不同方向切入探究问题,多角度考查考生的科学探究素养。如第30题“探究使用公筷队餐后菜品中某细菌数量的影响”考查考生对细菌培养的基本实验设计和分析,考查实验结果的读取和分析能力。从变量控制、数据分析、测定指标等方面,多角度综合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问题设置逐层递进,多层次考查考生的科学思维素养。如第29题引导考生预测实验结果并简述理由,考查逻辑判断的能力。展现考生的批判性思维,第30题(5)最后一问对防止食物腐败进开放性设问,展现考生的创新性思维。 5.概念理解与应用并重,多维度探查生命观念素养 试题通过对重要概念的内涵及概念间内在联系,渗透对生命观念的考查。如第18题通过比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考查考生对结构和功能观的理解,第19题中对薯条中淀粉含有能量的理解,考查考生对物质和能量观的理解。第24题则通过狼与狐、郊狼的亲缘关系的推测,考查进化与适应观。 三 面向全体 着眼未来发展 促进考生终身学习 试题取材广泛,既有对研究方法的考查,也关注最新的科技进展,如第17题“调查学校花园中的生物”的研究方法,第18题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第23题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29题和30题科学探究的方法等,这些学科方法的渗透,激发考生在生活中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试题结构设置合理,具备一定开放性试题的比例,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如28题(1)、29题(4)、30题(5)、31题(3)从不同角度展现考生的思维过程和学习积淀。试题视角宽广,借助不同的题目渗透对考生进行劳动教育(第28题),试题还隐含了对目前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如28题关注我国的基因多样性,第29题则关注垃圾分类,有效利用资源,第30题倡导人们使用公筷,减少传染病。 通过创新情境设计、设问方式等途径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第31题的豌豆杂交实验考查3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其中1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着生方式,1对等位基因控制豆荚的饱满程度,1对控制茎的高和矮,这样的题干设计是对书本中练习的拓展应用。本题看起来复杂,要求学生准确把握试题信息的含义及其在子代分析中的应用,在新情境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总之,试题体现学科特色,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渗透科学探究能力的思路和方法。试题设问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展现出学生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过程。以真实的科研数据,创建真实的科学探究情境,既有对实验目的、实验原则的理解,又有对数据和结果的分析,对检测指标的选择,落脚于问题的解决。试题富有学科特色,充分关注科学研究方法的考查,尤其突出了科学观察在生物学学习中的价值和地位。试卷包含大量数据图、结构图、流程图和遗传图解等非连续文本,既承载了生物学知识,也考查了学生从图中准确提取生物学信息,进而分析作答的能力。试题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引导教学回归教材,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聚焦核心内容,摒弃“死记硬背”,减轻课业负担。试题力求考出考生灵活开阔、善于学习、敢于创新等思维特点,引导考生具备扎实的学识基础,领悟独特的学科思想方法,体会生命科学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学为所用、积极投身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意识和态度。 地  理 落实地理“双基” 助力“双减”落地 贵阳市第二十六中学高级教师 邱兵贵 在深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想指导下,贵阳市2023届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地理试题立足“双减”背景,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关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迁移、运用,关注学生地理问题思维过程和解决方法。 一 地理试卷基本情况分析 1.突出考查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试卷的试题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内容要求为依据,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依标命题、以学定考,助力“双减”落地。 试题涉及了“地球的运动”、“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大洲的地理位置以及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我国农业分布特点”、“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以及城市建设成就”等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作为考查内容,突出地理基础知识中的主干知识的考查,一级模块覆盖率达100%。 试卷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的比例约为7∶2∶1,试卷中70%的试题为容易题,考生对试题内容总体没有太多的陌生感,比较容易解答。例如,非选择题13第(1)小题以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的识别。非选择题15第(1)小题考查北京市的简称、地势特点以及气候类型。非选择题15第(3)小题考查北京市的城市职能等。这些考查内容都是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考生都比较熟悉。 2.突出考查学生阅读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试题延续中考地理“无图不成题”的特点,全卷共有8幅图,图文材料丰富,涵盖示意图、景观图、分布图、地形图、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图、规划图等,形式多样。试题的设计主要是通过提供有关图文资料,使学生能够通过认真阅读图文资料中的有关信息,获取有用的信息,去思考、回答有关的地理问题,避免考生通过死记硬背来回答有关问题,从而实现“用”知识而非“背”知识的目的。 非选择题15第(2)、(3)小题以北京市城市规划为背景,要求考生通过阅读“北京城市功能分区规划图”,了解北京市各个城市功能区分布情况。这种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图对于初中学生不是很熟悉。学生通过认真查看图例,明确各图例符号代表的功能区,同时,阅读这样较复杂地图考生多一些耐心,这道题要拿分也是比较容易的。 3.突出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试题不仅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注重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我国的每一次载人飞行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试卷开篇聚焦神舟十四号航天员继续谱写飞天壮举,考查学生对“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能力,试题首先要求考生读图回答当飞船成功发射时,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地理位置;然后,根据神舟十四号发射时间,推测当日贵阳的季节以及该季节景观特点;最后,依据图文材料,推导出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工作期间将会度过的传统节日,迁移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考查。试题设计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知识迁移、运用有效、有方法。 二 地理试卷突出特点 1.试卷凸显地理学科的独特的育人功能,彰显地理学科课程价值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试卷4-6小题聚焦我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落实课程标准中“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意在引导学生理解我国主要粮食生产不断进步,由供给短缺转变为供给基本平衡,这种巨变是中国科技力量不断增强的外在表现。 试卷7-9小题聚焦贵州地区极具代表性的民居石板房,落实课程标准中“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等课程标准的要求,引领学生通过与乡村的情感联结,感悟家乡的美丽、乡村的变迁,思考家乡可持续发展之路。 试卷10-12小题聚焦资源安全,落实课程标准中“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等要求,意在引导学生理解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保障好石油等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 2.试卷注重情景创设,关注核心素养的考查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初步揭示自然环境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非选择题13第(3)小题,通过创设我国南方某地区修建蓄水大坝,大坝建成后,选择丁处建新村这一情景,要求考生说明丁处修建新村的优势。这道题对学生综合思维的考查比较突出,学生应该首先理解聚落的形成与当地自然环境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然后通过阅读图中信息,思考哪些自然地理要素与该地聚落的形成有关,继而推导出丁处地势较为平坦,水源较为充足等信息,综合得出丁处建新村的条件。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非选择题15第(5)小题,通过北京市全面实施城市整体规划,要求考生指出北京市生态涵养发展区为建设北京“和谐宜居”之都的生态功能,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对人地协调观的认识与理解。 3.试卷关注地理表达,重视地理思维培养 试题要求考生在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基础上,调动学科知识、学科思维对地理现象进行比较准确、简洁、有“地理味道”的表达有所加强。 非选择题14第(5)小题,考查的是“大洲气候、水系的特点”,要求考生“比较尼罗河和刚果河两条河流的流量大小,并从气候角度说明成因”,该题为4分,要回答好该题,需要考生首先能从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中找出尼罗河、刚果河的分布,找出它们流经的气候类型,此外,考生还需要通过阅读三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图,清楚两条河流经过的地区气候特点,根据气候特点,归纳出气候对河流水量的影响。该题对考生地理思维、地理表达的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 总而言之,今年的初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地理试题对今后初中地理教学许多启示:今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颁布,试题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内容要求为依据,对教师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该回归课标,加强对新课标的学习和理解。教师还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强化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优化地理作业,夯实地理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地图,从地图中获取、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善于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情景中运用地理知识、地理思维,解答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在教学中不断实现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贵阳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图片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着力推进教育公平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继“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教育民生政策。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实现教育公平。在这一决策引导下,近年来,贵阳市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一次生动的教育改革发展实践,在达成“有学上”的目标后,将教育发展的目标推到满足人民群众子女“上好学”愿望的新高度 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遵循义务教育公益性原则,建峰填谷、提升底线、保障基本。——《中共贵阳市委 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现教育立市暨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 2015年 ,贵州省委、省政府立足贵州省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全局,作出了新时期新阶段为解决孩子“上好学”的重大战略布局——“新两基”攻坚行动(即“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和“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并于当年的3月10日,在贵州省“新两基”工作培训会上正式启动实施,其中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是“新两基”的重要内容,对此项工作的督导评估认定是国务院、教育部保留的唯一考核地方政府是否履行义务教育法定职责的重要依据。 作为贵州发展的“火车头”“发动机”,省会贵阳当仁不让走前列、作表率,紧紧围绕“教育立市”目标,提出用2年时间率先在全省全面完成教育“新两基”的工作目标。 追求普及之上的均衡是义务教育发展的基本路径。曾几何时,教育规划布局不合理、边远区域中小学布点分散、优质教育资源占比偏低、新建小区教育配套设施不完善等,严重制约了贵阳教育事业的发展。 找准症结才能精准突破。针对这些问题,贵阳加强顶层设计,在《关于实现教育立市暨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攻坚工作方案》《贵阳市新建改建居住区教育配套设施建设管理规定》《贵阳市教育经费筹措管理和使用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的引领下,坚持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育设施优先配备。 为了更好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贵阳进一步明确区(市、县)政府在义务教育上的责任,督促落实义务教育“两为主”(即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不断完善学校管理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标准化管理,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为了实现优质资源有效整合,贵阳市打出实验区、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系列“组合拳”,以强带弱、强强共进、软硬齐抓。此外,贵阳市全面实施了农村营养改善计划,基本保障所有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同时加大“控辍保学”力度,普及程度明显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持续提高。 曾经让息烽县小寨坝镇茅草寨村村民王忠碧最担忧的事情就是孩子上学的安全和食宿问题。而现在,小寨坝小学建起了宿舍和食堂,学生可以住校,一周回家一次。 “多亏现在的好政策,孩子住在学校里,不用起早贪黑,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全免,还有营养餐,我们真是赶上了好时候。”王忠碧开心地说。 不懈地努力迎来丰收的硕果,2014年、2015年,白云区、云岩区、观山湖区、乌当区、息烽县先后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家督导评估验收。 2016年12月,包括贵阳市南明区、花溪区、清镇市、修文县、开阳县等5个区(市、县)在内的贵州省18个县(市、区)参加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督导检查验收。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分3个小组深入有关区(市、县)的学校进行实地考察督导评估,采取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家长座谈会,网络问卷调查,随机访谈等方式进行公众满意度调查。 “贵州省18个县均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标准,督导检查组将把此次督导检查结果向教育部和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报告,提请最后认定公布。”2016年12月9日上午,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在贵阳召开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检查反馈会,结果公布后,现场爆发热烈掌声,经久不息。 在反馈会上,时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姚喜双对贵州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给予充分的肯定,对贵阳市南明区全面实施“大数据+教育”,建成南明教育大数据中心,实现教育管理模块化,教育资源共享化,教育应用数据化,在全省率先实现校园数字广播全覆盖;清镇市探索 “3P”模式建设学校,组建教育集团优化资源,“邀名家·引理念”开门办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花溪区、修文县实施责任督学定点包校,指导学校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制度;修文县完善教师交流奖励机制,促进师资均衡等做法给予表扬。 至此,贵阳市提前两年率先在全省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这是继全面实现“两基”后,贵阳市义务教育发展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标志着贵阳市义务教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重点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教育精准扶贫,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贵阳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 随着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入,追求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成了人民群众迫切的期盼和需求。为了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在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后,贵阳市将更多目光从重硬件建设,转向更重软件内涵建设;从重指标合格,转向更重群众获得;从重数量规模,转向更重质量效果,多措并举继续破解义务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根据发展目标,贵阳市做了大量扎实而具体的工作: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贵阳优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资源配置,着力解决教育布局不合理,城乡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一栋栋宽敞明亮、设施齐备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农村薄弱学校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切实保障随迁子女入学,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以及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镇和财政保障范围的“两为主、两纳入”原则,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学位供给能力,统筹安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学位14.28万个,其中,仅2021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新增学位35560个,基本实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 不断加大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新建改建居住区配套教育资源建设,从“百校攻坚”到“公办强校”计划实施,优质教育学位逐年增加。继续扩大教育开放合作,引进了优质学校入驻贵阳办分校。采取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运用“大数据+教育”等措施,提升新建和薄弱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 2018年5月,在全省率先推出“乐童计划”,采取“家长自愿、政府出资、学校主导”的方式,对有需求的学生开展免费托管服务,解决学生课后无人看护的难题。 丰富育人课程体系,在义务教育阶段试点开设STEAM课程,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编写小、初、高《人工智能读本》,让“人工智能”在全省率先走进中小学课堂; 实施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的“三名工程”,搭建优秀干部、教师成长的助力平台,促进区域内师资力量均衡配置,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在区域、城乡、校际间合理有序流动;坚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干部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 2019年,贵阳市出台了《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重新定位全市义务教育发展方向,按照“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责任、监督和问责机制,确保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同年,为了解决和改善义务教育招生工作中的难点与痛点,适应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制度改革的新形势,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行为、入学规则和入学秩序,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公平、公正、公开,贵阳市教育局构建报名、入学、建籍“三位一体”的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报名入学平台,通过“大数据+入学网上服务系统”工作模式,建立健全适龄儿童少年网上信息采集体系和学位派位体系,提前布局、科学研判,保障义务教育入学工作切实做到严格计划管理,统筹步调实施,确保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有序推进。 2021年2月4日,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在会上,贵阳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华荣介绍了贵阳市优化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工作情况。 2021年7月,“双减”政策落地,贵阳市积极贯彻、认真执行,校外持续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建立多部门的常态监管机制,防反弹防变异;校内改进教育教学,落实好“五项管理”,改进教育评价,破除“唯分数”论,持续抓好课后服务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降低家长的焦虑、缓解家庭的教育负担。 2021年8月,继“乐童计划”之后,贵阳开始实行“一校一案”课后服务工作,小学周一到周五正常上课,课后增加至少2小时课后服务,初中可开设晚自习班,结束时间不得超过8:30,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让课后四点半难题不再困难。 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行动,加大学位供给,提高教育质量,规范办学行为。——《贵阳贵安“强省会”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面对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期盼,2022年5月,《贵阳贵安“强省会”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出台,提出将通过实施“七大行动计划”,着力扩大教育供给水平、均衡教育优质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效益、增强教育服务能力、完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提升贵阳贵安教育在全省的首位度,成为建设贵州特色教育强省的“排头兵”。 其中,“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行动”内容包括加大学位供给,严格落实城镇小区依标规划配建义务教育学校并举办成公办学校;着力化解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现象,逐步将班额控制在小学45人以内、初中50人以内;原则上随迁子女全部就读公办学校,到2023年、2025年、2027年、2030年,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分别达到95%、95%以上、96%、96%以上;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强校”工程;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及时清理违规学校;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失学辍学学生常态化动态清零,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96%以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从教育机会公平到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构成了新时期中国义务教育的主旋律,它们共同指向教育的应有之义: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遵循这一发展思路,贵阳市将全力以赴,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发展向优质均衡前进,着眼于推动新时代义务教育向更高水平、更加均衡、更有质量迈进,使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权威专家评析2022年贵阳中考语文、数学、英语试卷图片

语  文 践行立德树人,落实全面发展 白云区第三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陈润玲 2022年贵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全面落实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以核心素养为考查目标,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材料选取体现了时代性、典范性、多样性,试题难度适中。 一 面向未来,立足发展 本次语文学科试题的命制,处在2022年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正式颁布的重要时间节点上。在这样的背景下,命题组既在内容要求上依据2011版课程标准,又很好落实了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和课程理念,全面考查学生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也对今后的学科教育,起到了正确的引导作用。以语用大题23小题为例,内容上以“强省会”为主题,用对联的方式宣传贵阳旅游,旗帜鲜明地指向了“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关注学生对对联这一传统文化的意识与态度,鼓励学生关注并传承对联这一悠久的文化。在具体的考查形式上,要求学生在两个备选项中进行选择,并说明理由,这又从“语言构建与运用”这一素养入手,不仅考查学生平常对对联这一传统文化的积累与语感 ,更考查学生“整合与语理”这一高阶能力,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考查学生是否知其所以然。 命题者在这里传达了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并将文化自信、语言应用的核心素养考查目标有机渗透到命题中。同时也向学生表达了语文学习,要能走出教材,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关注时代的发展,传承悠久的文化,培养具备敏锐宽广视角的建设者,肩负璀璨文化的传承者与创造者。 二 立德树人  润物无声 对学生成长的关注、品质的培养、能力的提高无处不在。 现代文阅读材料《睦邻》,让学生们在阅读中,去感受和谐的邻里关系,去体味与人为善、互相帮助、孝顺长辈这些中华传统美德。现代文阅读材料《买菜做饭中的统筹规划》,又旨在引导学生们在生活中如何善于统筹规划,提高生活治理能力,向“一团乱麻、顾此失彼”的现象说再见。并将统筹规划延伸到“学习和工作中”,去提高学习、工作效率,这恰是我们很多即将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所必备的一项能力。第13题的选项,细细诉说孩子们生活中应注意的点点滴滴。文言文阅读材料《竹赋》,让孩子们在无声之中学习了竹子的精神品质。 第2题选项中出现的多彩贵州的独特文化、逐梦太空的航天事业,语言运用材料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第21题对“夏至”节气的详细介绍、第23题出现的助力“强省会”,用对联宣传“避暑之都”贵阳旅游,这些内容洋溢着对祖国科技发展、文化建设的自豪,对家乡独特文化以及日新月异变化的骄傲。读题做卷的学生也会发自内心为祖国欢呼、为家乡喝彩。 语言运用第22小题,通过让学生找“不妥之处”,潜移默化地让孩子知道要好好和他人说话,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试卷还关注了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第3题的选项中出现了“禁毒”教育;第22题,通过小王拒绝对方的一番话,让学生加强了“防溺水”的安全意识。 三 覆盖面广,重点突出 初中语文6册书,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多而杂,如何全面覆盖,如何重点突出,如何考查出学生真实能力,本套试卷继续做出优秀的回答。 从版块而言,仍然采用“书写水平”“基础积累”“阅读能力”“语言运用”“写作能力”这五大版块,在命题人系统思维的推进下,整套试卷完美涵盖了语文书中的方方面面:默写考查了六册书,名著重点考查了七下的《海底两万里》和九下的《儒林外史》;文学类文本既涉及了小说,又涉及了九下的戏剧单元;说明类文本既涉及了八上、八下的说明文单元,又涉及到九下的辩论……内容上全面覆盖,用心良苦:引导老师踏实立足课本,立足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从能力而言,本套试卷具备新课标学习任务群的具体化、层级化的鲜明特征。命题人从系统思维出发,整合6册书的内容,传承创新,让人耳目一新。 四 题目设置,小巧准灵 问题小而具体,却能窥一斑而见全貌。第7题文学名著《海底两万里》中阿龙纳斯一开始不甘心离开“诺第留斯”号,后来却坚决逃离。分别概述“不甘心”和“坚决”的原因。这一题就很好地体现出“小”的特点。《海底两万里》这部名著共24章,字数也不可谓少,本题通过阿龙纳斯前后态度的转变入手,紧紧抓住整部小说的精华:科技与人性的关系到底该如何处理?这样一个小问题足以引发学生对小说的深层思索,也足以成为名著阅读教学策略的经典示范题目。 阅读语段中的题目设计很巧妙,韵味无穷。如:古文阅读17小题,“竹子精神品质的两个短语”这一题,从考点单纯而言,似乎只涉及摘抄,文中短语很多,但要找到“竹子精神品质的”却并不容易,学生需要通过独立阅读结合上下文进行搜索辨别。通过这种韵味无穷的命题设置,引导老师深度挖掘文本价值,打通课内外文本阅读能力。 在能力考查目标准确度上,试卷命题可谓典范,尤其是考查对象准,考查语境准。试题命制自始至终都以学生为主,因此在问题设置上,充分考虑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对学生能力的分层也考虑得很周到。第15题,为学生设置了小辩论的情境,让学生作为正方辩手辩驳反方一题,便是很好的证明。 考查方式灵活,题型灵活,思路灵动。纵观整套试卷,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用填空题,考查学生基本的搜索辨别能力用选择题,考查学生高阶的理解、创造能力用简答题,这都充分体现出考查方式的灵活,题型的灵活。 另外,在叙事类材料《睦邻》中设置了剧本片段的考查题,在说明类材料《买菜做饭中的统筹规划》中设置了小辩论的考查题,这对教师今后的教学有引导作用,由一种文体可以考查另一种文体的知识,可谓匠心独运。 五 贴近生活,选材广泛 试卷所选材料,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强省会”的宣传学生耳熟能详;社区生活、邻里关系学生身处其中,耳濡目染;日常生活中的时间统筹,更是需要每天完成。 作文题目“我也出了一份力”,贴近学生生活,选材面宽广,对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均无限制,事情可大可小。导入语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心理,告诉孩子们,向着共同目标一起努力奋斗的路上,不能少了他(她)的力量;“也”“出了”这些词语带着满满的自豪感。 命题者还给出了温馨的“提示与要求”: “为何出力”:要写清楚是为什么事出力;“我”的出力与团队共同目标之间的关系:要写出“我”的出力对完成这件事所起的作用;充分表现如何出力:要把重心放在“出力”的过程上,把过程写充分;恰当处理“我”的出力与团队中其他人出力的详略:不仅写自己如何出力,还要写团队中其他人如何出力,处理好两者之间的详略;有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的发现、思考、感悟:在和他人一起为团队出力的过程中,“我”有什么发现、思考、感悟呢?在审题上,要把握好重心,避免对“我”为之出力的事情交代得太多,忽略了“出力”的过程,导致“出力”的过程展开得不充分。 2022年贵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和2021年相比,试题大题数、小题数没有变化,题型略有变化,材料与时代接轨,“国际博物馆日”中贵州省博物馆的种种活动,在线上举办的数博会,这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展开试卷,熟悉带来的亲切感和来自各个领域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迎面而来。 数  学 聚焦课标促双减,提升思维育能力 贵阳市第十九中学  高级教师  刘婷 2022年贵阳市毕业生学业水平数学考试(以下简称中考), 依据学业质量评价要求为标准,坚持素养立意,彰显育人价值。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关注数学的本质,关注通性通法,综合考查“四基”“四能”与学科素养。适当命制应用性、探究性和综合性试题,题目设置注重创设真实情境,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实现对核心素养导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学业质量的全面考查。同时秉承近年来中考数学考查知识点覆盖面广、题型稳定、凸显数学思想、思维能力命题特点,体现了贵阳中考命题的连续性,及学科的课程理念。 一 突出学科特色,发挥育人功能 在考试核心功能上,突出学科特色,回归“育人”本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一)结合时代特征,关注优秀传统文化 数学教育不可能完全割裂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重要的数学课程资源。如第8题以“赵爽弦图”为背景考查正方形的相关知识,第15题利用《九章算术》中的经典算筹问题,考查学生的建模意识。在考查学生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的同时,强化了数学文化的传承,彰显了数学的教育价值,有助于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思考、领悟和汲取蕴含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形成现实生活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动,并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其中思想精华。 (二)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现实生产生活 如第18题以2019—2021全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的数据为试题背景。这一现实生活的真实素材设计了问题情境,背景公平,富有时代气息,体现了“数学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紧密关联”体现了中考命题关注国计民生,有助于引导考生在问题解决中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体会数学的价值。试卷第3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利用“墨子号”科学卫星传输信息,选取我国科技发展与进步中取得的重要成就作为试题背景,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时代特征,激发青年学生树立为国家服务、奉献科技事业的信念。 (三)合理创设情境,渗透安全教育元素 试卷中第7,11,22题分别以“法治和安全知识竞赛”“节水意识调查”“交通安全”等为素材分别考查了等可能性,中位数和众数等概率统计知识及建立直角三角形模型运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考查基本活动经验。将安全知识与数学基础知识有机结合,发挥数学学科在渗透安全教育中的引导作用。 二 考查学科素养,落实“双减”政策 (一)注重基础,引导教学减负提质 试卷突出对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考查,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形成学科知识系统;注重本原性方法,淡化特殊技巧,强调通性通法的深入理解和综合运用,促进学生将知识和方法内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试题立足于教材,注重基础,教材作为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重要载体,大部分试题都源自于教材。如试题1,2,17等分别考查有理数,截面,方程等核心主干知识的试题,学生均能从教材中找到“影子”,其有助于稳定考生的考试情绪,增强考试信心,同时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为一线教师指引教学方向。 (二)关注数学阅读,重视基本方法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有自己的语言。由于数学语言的抽象性、精确性、严谨性、多样性的特点。要求学生有效地进行(文字、图形、符号)语言转换,才能获得很好的解题思路。如18题本题考查了统计图的选择,有效地描述数据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统计等数学思想,突出考查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考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数学阅读素养,才能从情境中提取关键信息,抽象出本题的实质。试题引导学生知道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通过收集数据、系统分析,得到某些能为我们决策作依据的结论,从中感悟统计思维与思想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解答时对于数据的读取不能单单读取数据本身,应当是数据之间的读取,找到统计图中数据之间的关系。 (三)关注核心概念,注重素养考查 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成为善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人才,是数学课程的主要任务。如第10题考查学生的反比例函数模型,题目简洁,图形简明,但需学生通过数学抽象建立函数模型,体现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的核心素养。如第20题其本质是从复杂的背景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用数学语言建立方程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纯粹数学问题进行求解,然后回到复杂的背景中进行解释。其中包含数学抽象、符号化、数学推理等关键能力。 三 提升数学思维,培育关键能力 加里宁曾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堂就是以知识为载体,在教学中适时渗透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方法,揭示数学本质,逐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开发学生创新和发展的潜能,培养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科综合素养。试卷中的第25题以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为线索呈现试题的探究过程,围绕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综合图形变化的核心几何性质、定理及其应用。素养立意,命题形式新颖,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查,在试题命制及课堂教学的方向引领做了一次有益尝试和创新。 “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关注四基四能、关注数学文化、关注育人价值”是本次中考试题的基本特点体现了新时代立德树人背景下命题的科学导向,同时引导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教科书,全面用好教科书的各类资源,既要重视知识形成和应用,也要重视知识拓展和能力提升的数学活动教学。同时聚焦“双减”重视初中数学核心概念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真正发挥数学课程在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中独特的育人作用和不可替代的育人价值。 英   语 实施整体外语测评 发展语言运用能力 贵阳市第十七中学  高级教师  吴晓燕 2022年贵阳市中考英语试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实施整体外语测评,考查学生在具体语篇语境中运用英语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整卷题型和题量与2021年一致,基础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比例约为7:2:1,聚焦关键能力,服务“双减”政策实施,助力基础教育提质增效。 一 外语育人,发展素养 为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为学的评价目的,今年的试题选材与初中生所学紧密结合,试题内容积极健康,充分体现了英语课程育人的重要价值。试卷融入中国元素,倡导健康运动理念,帮助考生形成劳动观念,全面考查了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突出了对关键能力和必备素养的考查。试题语篇选材丰富,体裁广泛,内容新颖,贴近生活。47题引导学生尊敬民族英雄,学习英雄的品格。52题引用名言“行动比空谈重要”。完形填空第一节讲述了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江梦兰的励志故事,她半岁失聪,仍学习唇语,考上清华大学博士。完形填空第二节讲述一个热爱爬山的父亲带领女儿锻炼,从而将这份热爱传承的故事。阅读理解A篇是非连续性文本,选自一则纽约中央公园自行车租赁广告。阅读理解B篇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中国传统剪纸和撕纸技艺。阅读理解C篇是一篇议论文,谈论我们的人生会有两条路,一条是“应该走的”,另一条是“必须走的”,作者倡导我们勇敢地选择“必须走的”这条路。句子还原是说明文,介绍了轻音乐有助于人们治疗失眠。任务型阅读是说明文,介绍了一种非常干净又便宜的能源——风能。 二 落实理念,反拨教学 试卷落实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性质和理念,题型设置合理、难度适中,问题设计科学,遵循了导向性、科学性、规范性和适宜性等原则。试卷图文丰富,搭配巧妙,所配的11幅插图有效帮助考生理解文本,学思结合,提取关键信息,自信做答。考生不仅需要理解表面意思(read in lines), 还要能根据语篇的谋篇布局特征和语言表达方式多维体验和深入探析文本意义(read between the lines)。此外,考生若能根据语篇意义,超越母本(read beyond lines),实现创造,则更难能可贵。试题体现了内容与语言结合的整体测评理念,摒弃考查无交际意义的所谓语法点、句型结构、语言知识等。所有的考点都基于核心素养设置,并渗透在富有社会意义的多模态语篇中。这样做的目的是进一步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测评素养,实现高效教学,努力将“外语教学”向“外语教育”推进,并彻底摆脱“外语培训”的低端无效做法。试卷17题、18题、19题、23题、25题、27题等都是考查细节理解能力,20题是对文本类型的考查,21题是对词义猜测的考查,22题考查作者观点,24题考查总结归纳能力,26题考查写作手法,28题考查写作意图,体现了不同的层次性,引导学生从低阶思维走向高阶思维。句子还原部分考查了学生对于语篇结构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任务型阅读不仅考查了细节推断能力,也考查了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三 语境真实,关注运用 试卷选材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主题语境,以生为本,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体现了课程的核心目标。39题引导考生关注广泛阅读的重要性,40题描述了过生日吃鸡蛋的传统活动,42题教育考生要时常运动,关注生命健康。这些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试卷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真实、地道的英语语境中考查基础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要求考生关注具体语境中不同词语、句子与整个篇章结构之间的联系,考查考生对英语词法、句法以及语篇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要对中小学生要加强劳动教育,书面表达将这一政策落到实处,要求学生写一篇题为“Let’s Take Part in Labor Activities”的短文,列举2-3项经常参加的劳动,重点谈谈参加劳动的收获并提出建议。这个话题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经验,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综合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四 放眼国际,传播文化 试卷放眼国际,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化,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学会客观、理性看待世界,树立国际视野。阅读理解A篇通过美国纽约中央公园骑行自行车租赁广告,引导学生观察细节,找出特定信息,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46题选自教材,介绍新加坡的夜间动物园,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文化。同时,试卷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帮助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阅读理解B篇介绍了中国传统剪纸技艺,也介绍了学生不太了解的撕纸技艺,扩展了学生的视野。48题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寄托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的殷切希望。45题弘扬了中国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52题介绍了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41题黄果树瀑布和53题大数据都是关于贵州的话题。 总之,2022年贵阳市中考英语试题在主题意义引领下,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实施整体外语测评,选材丰富,设计规范,体现了科学性、基础性、实践性、公平性、价值性、导向性的命题原则。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认真研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努力实践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实施深度教学;应创设真实语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点为基础,鼓励实际运用;要加强对学生阅读、写作等关键能力的训练,注重语篇意识,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要积累中国文化素材,讲好中国故事。

贵阳市教育局致2022年中考学子的一封信图片

亲爱的同学们: 潮涌千帆竞,奋楫正当时! 面对即将奔赴的考场,也许你们还有些犹豫、有些彷徨、有些紧张,但是—— 我们相信,你们已经准备好了。因为你们志存高远、砥砺坚韧。你们的初中与众不同,三年来,新冠肺炎疫情笼罩着世界,常态化防控陪伴着你们的校园生活,但你们始终从容不迫,积极配合,勤学上进,一步一个脚印,充分展示了你们是能克服困难、迎接希望的一代。相信你们定能在考场“挥斥方遒”、激扬文字。 我们相信,你们准备好了!因为你们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作为贵阳体育中考改革首批学子,作为“双减”落地以来参加中考的首批考生,你们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批受益者,三年来,贵阳市教育教学改革发生了深刻变化,此时的育人氛围、育人环境、育人方式更加有利于你们的身心成长。相信你们定能凝聚和焕发青春力量,沉着应考,超常发挥。 我们相信,你们已经准备好了!因为你们辛勤耕耘、紧握梦想。当前,我市教育供给能力显著增强,能够满足大家多样的教育需求,无论职业教育或普通教育,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教育机会,只要保持好学上进的积极心态,大家都有畅通的成长通道,相信你们定能以奋斗之姿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明天,你们将手握星辉、执笔为剑、勇毅前行,去迎接自己的舞台。在此,贵阳市教育局向你们送上诚挚的祝福—— 希望你们健康迎考——保持良好身心状态。平心静气,科学作息,均衡饮食,自觉遵守防疫规定,做好健康状况监测,用强健的体魄考出风采。 希望你们从容赴考——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合理规划,科学实施,严格守时,备齐证件和用品,保持沉着与冷静,用绝佳的心态考出水平。 希望你们诚信应考——依法严肃考风考纪。配合安检,遵守纪律,守好底线,自觉维护考试公信力,服从考务人员管理,用高尚的修养考出品格。 中考承载着莘莘学子的希望和梦想,也承载着每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我们将竭诚营造公正、公平、和谐的考试和招生环境,同时也衷心地祝愿广大学子在考试中展示自己的才干,不负韶华,策马扬鞭,奔赴精彩未来!

牢记初心使命 坚定理想信念图片

连日来,全国各地教育系统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汲取奋进动力,河北省邯郸市教育局机关党委开展“重温红色初心 传承伟大精神”迎“七一”活动。市教育局机关60余名优秀党员代表走进农林路二社区、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和党性洗礼。邯郸复兴中学举行了以“跟党走 颂党恩”为主题的书法大赛,学生们用一幅幅书法作品表达对党的热爱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该市三十二中开展了以“同上一节红色党课、共看一部红色纪录片、聆听一场红色宣讲会、云游一次红色纪念馆、表彰一批红色教育人”为内容的主题党日系列活动。该市实验小学举行“感党恩 知党情”主题剪纸活动,广平县广平小学开展“童心向党绣党旗”活动…… “现在的他们就是未来的你们,希望你们从他们的故事里找到正确的方向和前进的力量,让这堂课成为激励你们勇毅前行的‘精神食粮’。”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安徽蚌埠医学院举办援沪医疗队事迹分享会,学校党委书记蒋家平表示,这场特殊的分享会是为即将离开校园的2022届毕业生送上的一堂生动的“抗疫思政课”。在分享会上,上海安徽方舱医院蚌医一附院院区临时党总支书记金世洋、蚌医一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伟等6名援沪医护人员,回顾了用生命守“沪”生命、用大爱铸就战“疫”堡垒的援沪历程。 天津市学校美育实践课堂“七一”党史特别体验活动在中共天津市委旧址纪念馆拉开帷幕。近年来,天津的文艺院团与学校合作开设美育课程,天津交响乐团等十家文艺院团作为首批美育实践基地联手组建学校美育实践合作组织,实现学校美育小课堂与美育实践大课堂的相互联动与教育融合。“七一”过后,天津将开启暑期美育实践课堂,北方演艺集团艺术教育中心、天津青年友好使者艺术团、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天津市儿童艺术剧团等10家单位作为第二批美育实践基地,将进一步壮大“天津市学校美育实践合作组织”,教育引导学生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6月30日,青岛市教育局举行机关“庆七一·喜迎二十大”朗诵比赛,教育局机关各党(总)支部以经典诵读、微党课、集中宣誓的形式回顾党的光辉历程,讴歌党的光辉业绩,感悟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使命,充分展现了教育机关争一流、唯旗是夺的昂扬精神风貌。 山东省实验中学举行2022年度先进党组织和优秀个人评选暨庆“七一”主题党日活动,并推选出先进党组织、十佳党小组、优秀党员、党员示范岗及优秀党务工作者,在全校营造“学先进、争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双减”后首次中考,“指挥棒”导向何方图片

“背了一堆素材,有羽生结弦、谷爱凌等,愣是一个没用上。准备的作文题材也没‘押中’。” 中考后,不少考生大呼考题“出人意料”。 尤其是考完武汉中考语文后,中考作文“A套餐”成为不少网友微博热议的话题。材料中谈到,有这样一个快餐店,提供不同类型套餐,如果你点了“A套餐”,就默认自己是需要得到帮助的人,餐馆会免费为你提供这份餐饮。试卷要求围绕此话题展开写作。 “反套路、反对背素材,来源于生活、接地气”是网友们对这道作文题目的评价,也是今年不少地区中考题目的特点。 “双减”政策提出:“深化高中招生改革”,坚持以学定考,进一步提升中考命题质量。今年中考是“双减”政策实行后的第一年中考,各地在考试科目分值设置、命题、招录等环节是否体现了“双减”的要求?“指挥棒”导向有何趋势?记者进行了采访。 试题紧扣实际,突出育人导向 防疫需要购买消毒液,两种消毒液在满足一定数量关系的前提下,如何使总费用最少?两位同学决定在学校艺术节上表演节目,通过随机抓取带数字小球,根据抽得总数奇偶性决定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还是《彩云之南》,两首乐曲哪首更可能被选中?监考数日,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数学教师赵庆准尤为关注此次中考数学的命题导向。 “总体来看,试题依据课程标准,整体比较稳定,注重考查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没有偏、怪、难题,层次分明,结构科学合理,稳中有新,难度适中。如数学考试22题,考查学生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题目通过我们熟悉的疫情防控来引入,与生活密切相关,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查找问题的关键信息,发现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赵庆准表示。 重庆市中考考生们发现,今年道德与法治考卷,选取了“人脸识别第一案”这一富有新意和时代性的典型案例。命题专家表示,该题以完整的主题案件架构情境,让学生简要论证该案对维权者本人及社会的价值,并对国家完善多元共治新格局进行点评。“情境与任务的逻辑主线清晰,既考查学生的道德修养、法治思维、法治素养和逻辑分析论证能力,又能增强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意识。” “试题紧扣社会生活热点,在考查中关注基础性,强调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引领。如选择题第9题,通过防空洞、实施‘山城洞天’人防工程服务民生专项行动见证了重庆人民革命年代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从历史、文化、生活三个维度,引导学生感受祖国和重庆本地的发展与变迁,既有真实性,又有典型性,让考生在真实情景中解决问题;14题思考‘零碳生活’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分析产生该影响的依据。先分析影响,再提出依据,可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重庆第一实验中学校道德与法治备课组长文雯表示。 以情境为载体,在情境中创设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样体现在成都中考化学卷中。成都市锦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吴暾艳老师认为,今年试题在解决问题中实现对初三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维的全面考查。“例如以智能手表、水果和饮料的pH值、尿素的合成、垃圾分类回收、营养素的推荐日摄入量、草木灰提取钾肥等鲜活题材作为情境,体现对学科前沿、环境保护、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关注,感受化学在新材料、能源、环境、粮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凸显化学‘源于生活,服务社会’的学科价值。” 考点回归课本,注重综合思维过程 谈到应试教育,不少学生、家长认为与长期以来中高考“指挥棒”导向有关。例如语文学习上以“刷题”代替了深入、广泛的阅读,以机械式背诵代替了对作品及其作者、时代背景的深入理解与剖析,以“套路”“模型”式写作、华丽和艰深辞藻堆砌代替了真情实感的表达;数学学习以反复“刷题”训练代替了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取代了探索、归纳、综合分析等思维过程,以机械式“背题型”、补习班“传授套路”、提前学高年级新课、钻“偏难怪”牛角代替了对具体问题情境的深入分析。而综观2022年各地中考命题,不约而同体现出一些纠偏的努力。 赵庆准表示,此次中考试题突出数学思想,落实关键能力,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众所周知,函数是中考的一大热点,也是一大难点,中考试题从不同角度考查了函数的表达式、图像以及性质,还考查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等学科核心素养,强调数学应用,考查了学生创造性、发散性思维。如数学24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及其图像,既需要学生对基础知识特别熟悉,又考查了数学思想、数学活动的探究过程,对高中数学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两道作文题都写记叙文,都可写实,可想象”,北京市教育考试院相关专家分析,今年北京中考语文作文都是从关注学生自我发展角度设题,“我创造了新纪录”一题从个人生活层面入手,偏重引导学生理性思考人生,引导青少年一方面认识到每次自我突破都会让自己比原来更优秀,另一方面提示学生把自我的发展、突破融入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的梦想与追求中。“那个星期天”一题学生既可写“我”真实经历的生活,也可想象“我”未曾经历的生活。“两道作文题目均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而且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情境中展开想象,强调想象的合理性和创造性。这种设题方式增加了考查功能,提高了思维含量。” 成都七中教师赖建勇表示,今年中考数学试题总体难度保持相对稳定,题目数量较往年有所减少,鼓励学生“多思少算”;紧扣课标、重视教材的引领示范作用,多数试题植根教材,同时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切实回应“双减”,引导教学回归本源。“试题注重思维考查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创新性,如新定义‘完美筝形’、跨学科‘极差’、探索‘过定点’等都体现了重思考过程去繁杂运算,重探究创新去模式固化的理念,充分发展了学生的几何直观、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今年试题考查范围涵盖了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实验探究四个一级主题,知识点覆盖率达95%以上;用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科学分析、推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彰显。”重庆市相关命题专家分析,物理中考试题在科学思维方面,考查了学生对物理模型的建构能力、图像分析能力和科学推理的能力,而实验探究题中对温度计的读数、天平的读数、电流表的读数、表格中数据的分析概括等也体现了对科学探究素养的考查和对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引导。 分值比例调整,考查形式更丰富 除考试命题外,记者注意到,一些地区进一步优化了考试科目分值设置。原来的“副科”在总成绩中的占比普遍有所增加。 例如,浙江金华中考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满分由80分调整为100分,体育满分由30分调整为40分。天津中考将原有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市区两级初中学业考查科目全部纳入天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总分数也由往年的590分增加为800分,其中新增的历史、道德与法治两个科目满分均为100分;体育考试成绩总分由30分增加至40分。湖南长沙中考的“提前科”——生物、地理、体育三门赋分由2021年的100分提高到了120分。 美育科目进中考在更多地市推广。5月21日,河南新乡的8万余名考生参加了“人机对话”的中招美育智能化考试。据悉,音乐、美术科目将以满分各5分的分值计入总成绩。 “本次考试最大亮点是采用智能化考试系统,考查学生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充分凸显艺术学科特性。题目的形式更加多样化,系统可支持音频、视频、图片等素材,配置了拼图、排序、演唱等各类特色题型。此外,考试打分采用计算机自动化评价模式,既为教师减负增效,也尽可能避免人为因素干扰,保障测评结果公正。考试后还可以生成详尽的数据分析报告,为教育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些地区招生录取环节有了新变化。为了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部分地区将优质普通高中的部分招生指标分配到相应的初中学校,称为“指标生”。湖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刘积成表示,今年长沙市“指标生”比例将继续提高。“根据往年实践,因为有最低录取分数的限制,部分学校指标生计划很难落到实处,提高比例让这一举措更好落实,让校际的竞争缩小为同校学生的竞争,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竞争压力。” “此外,湖南省目前是以市州为单位进行中考命题的,我们正在调研座谈,讨论明年能否开始省级统一命题。”刘积成说。 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今年中考的变化适应了“双减”后学生课外补习减少等学情特征,“未来希望考试体制能更加完善,在评分标准上更加多元,建立更多方的评价体系,而这,需要扩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权和学校招生的自主权,打破‘唯分数论’,这才是更关键的改革”。


推荐内容



好东西要分享给朋友哦: